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数:   日期:2011-06-29   字体:【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彭宇行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潮中,我省作为我国西部科技资源大省,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研发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产业政策缺乏统筹规划、创新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成果应用缺乏支撑手段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健全保障措施

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一)突出优势,确定产业方向。我省是科技资源大省,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已达234.3万人,各类科研机构达1461个。“十一五”期间,累计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95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励1228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7项。卫星通信、超衍射光刻等重大项目成果入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核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具有较强技术优势。政府部门要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和产业前沿,充分考虑我省技术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按照先导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超前部署,科学规划,努力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统筹协调,实现重点突破。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对有较好产业基础、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自主创新产品要给予重点支持,使其迅速成长为新兴产业;对市场潜力大、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产品要进行前瞻性培育,使其技术尽快成熟,尽快实现产业化生产;对具有优势特色、有区域性、行业性需求的产品要给予重点关注、引导支持。

(三)落实政策,创新推进举措。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省级相关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组成的创新合作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创新型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以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让、知识产权许可等方式,建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加大现有政策落实力度,重点落实好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税收激励政策,积极落实政府支持自主创新产品“首台套”采购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产业发展、财政税务、科技、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创新推进的举措,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整合政府资源的措施。

(四)整合资源,完善转化体系。大幅度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支持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通过技术转移落户我省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技术交易、工程化应用、创新孵化、投融资服务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特别是要围绕规划中的天府新区内主导产业链,以市场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市场销售和生产力转化为终端,集聚整合一批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把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到优势领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二、强化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企业是市场主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创新和引导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一)加强战略规划,构建创新企业。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的实施,从战略层面系统地加强技术创新谋划和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节能降耗、优化创新环境、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为创新投入、创新活动、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集成创新。实施名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培育和壮大“四川造”品牌。

(二)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竞争能力。企业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支持我省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营销网点和生产基地,在境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取得国际标准认证。鼓励我省企业和研发机构运用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省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我省科研项目。

(三)建设创新文化,鼓励技术革新。引导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促进职工技术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引导与鼓励科研人员学习和掌握创新方法。建立有利于群众创新的企业文化。

三、发挥科研机构骨干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

科研机构特别是中央在川科研机构实力雄厚,是四川科技资源的重要特点。要充分发挥在川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骨干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一)深入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企业化的科研院所要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服务型科研单位要进一步扩大面向企业服务的范围和质量,畅通成果转化通道,增强产业技术服务能力。

(二)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要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科研机构要加强面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检测中心等要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将开放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开放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大力引导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聚集,实现人才、产品、产业互动发展。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相关人才计划,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建立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快完善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并将此作为获得相应职称和评价人才的重要依据。

版权所有:四川省高等学校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